你見過這樣的云嗎?
圖片來源:Carmel Lobello
圖片來源:Ken Prior
圖片來源:Witta Priester
這些云看起來就像是浮世繪里的妖怪云或者西游記里的黑云,如果說它們是CG藝術創(chuàng)作,估計也沒有很多人會覺得意外——然而,上面三張照片全都是真實的。雖然鮮少有人看到,更少得到可靠的記錄,但是經(jīng)歷多年質疑和查證之后,世界氣象組織終于認可:這不但是真實的云,而且還是一種此前未曾得到命名過的全新的云。
50年來,國際云圖第一次有了新成員。
不管是《西游記》還是《犬夜叉》,妖怪專屬題材的影片/漫畫中,標志著“妖怪來了”的,大多是一團扭曲又詭異的黑云??植佬≌f中用來渲染氣氛的,也常是“那個黑云翻滾的城堡/莊園/森林”。對于荒誕/怪異/恐怖事物,使用荒誕/怪異/恐怖的云彩,似乎是自古代起各路創(chuàng)作者共同的藝術加工手段。諸如《山海經(jīng)》和它的后續(xù)各種志異類插畫、乃至傳至日本戰(zhàn)國時代的鬼怪畫,妖云總是一望即知的存在。
圖片來源:science-2ch.net
央視86版《西游記》中,受制于技術條件,“妖怪云”其實都不是云,而分明就是點火燒出的一片黑煙。嘿你個頭啊…圖片來源:86版《西游記》
雖然很難知道最初創(chuàng)作出這種形象的人是如何想到它的,但是今天的觀云愛好者和氣象愛好者都知道,這樣的云是真實存在的。而幾乎得到所有人公認的妖云之首,就是所謂的“糙面云”。
這種云有兩個核心特征:
云底具顆粒狀團塊、極端粗糙;
波狀結構極度扭曲成巨大、不規(guī)則的褶皺。
圖片來源:Bryan Alexander
圖片來源:Gary McArthur?
這是一種極其罕見的云,迄今為止我所知的國內(nèi)記錄只有十幾次。但是,歷史上出現(xiàn)過的糙面云事件一定遠多于此,只不過看到的人大概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特殊的云,沒有多加關注也沒有留下記錄。但話說回來,我們又何以知道這是一種特殊的云,值得擁有自己的名字,值得特別的關注呢?
早在200多年前,路克·霍華德(Luke Howard)提出了以拉丁名對云彩進行命名的系統(tǒng)。這和生物界“界門綱目科屬種”的“雙名法”命名模式非常相似,從此,云彩這種無生命的物質形態(tài)好像生命一樣,有了“種”和“屬”的概念,形成了一個系統(tǒng)分類認知體系。此時的西方對于博物學的研究已到達空前繁榮的程度,對云的系統(tǒng)分類也不例外。
200多年前的書中插圖,在這部書中,首次提出了“卷云”“積云”“層云”等 基礎分類概念 圖片來源:Essay on the Modification of Clouds
然后,1896年,國際氣象委員會出版了一部有世界范圍影響力的《國際云圖》,這本書奠定了世界通用的云分類系統(tǒng)。在《國際云圖》影響下,“科學地觀察、記錄云”成為了全世界共同促進的一項工作。此后,《國際云圖》多次再版、完善,上一個版本是1987年發(fā)布的。
但是直到1987版的《國際云圖》中,也沒有任何專家把這種“妖云”收錄進去。促成妖云得到承認的,居然是一群業(yè)余愛好者。
《國際云圖》1896年出版,和1987版內(nèi)封
雖然這種云幾乎肯定早已有之,但直到1953年,人類才拍到第一張糙面云的照片。此后,由于太過少見,它的地位、甚至其存在與否,都飽受質疑。不要以為沒有PS神器的年代就沒有造假,像1米5的蝗蟲、尼斯湖怪獸這樣利用攝影手法和暗房技術達到蒙蔽時代全員效果的作品,其實并不鮮見。
圖片來源:Kairo Kiitsak
圖片來源:Paulette H. Wright
由于圍繞這種云的爭議太多,沒人敢對外宣布“這是一種新云彩”,也沒人能讓所有人相信“這只是一場造假鬧劇”。因此,長期以來世界氣象組織對于這種云都是不置可否,而普通人即使有幸親眼見到,大概也只會覺得是妖怪來了吧。
相比之下,反而是愛好者傾注了大得多的熱情。他們覺得,“這分明是不同于科學上已有云種的一個新類型”,并收集了幾十年間的照片和資料,加以比較研究,他們甚至已經(jīng)替“妖怪云”想好了一個拉丁名字——Asperatus,意思是“弄粗糙了的、又加劇了的”。
這伙人,都是普通愛好者。有的是上班族,有的做小買賣,有的在學校教書但并不是教授,他們來自“賞云協(xié)會”。像大多數(shù)互聯(lián)網(wǎng)興趣小組一樣,“賞云協(xié)會”誕生于網(wǎng)絡論壇風靡全球的本世紀初。2005年,一個叫做蓋文·普雷托·品尼(Gavin Pretor-Pinney)的英國記者以“原是科學白癡,只因從小喜歡看云,而努力鉆研了與云有關一切知識”的草根愛好者身份,牽頭組建了這一協(xié)會。
Gavin Pretor-Pinney本人、賞云協(xié)會會徽和該協(xié)會編寫的《云觀察者指南》,該書中文版叫做《宇宙的答案云知道》
“喜歡看云”,是一個多么單純,但又擁有無比廣泛共鳴的活動。你一定做過。無論是火燒云、雷雨云還是湛藍天空的朵朵白云,你一定曾為之駐足過。又有多少人,曾慵懶地躺在陽光草地上,看天上白云一會兒變成老虎,一會兒變成飛鳥,或這樣或那樣的形象。蓋文也沒想到,這個協(xié)會一經(jīng)上線,就在博物學土壤肥沃的歐洲迅速長成了參天大樹,至今,已有4萬多會員(要知道加入這個協(xié)會還是付費的!)。
2008年,經(jīng)過兩年的內(nèi)部辯論及分工研究工作,這群愛好者們終于下定決心提議將Asperatus確立為一個云的新類型,他們將請求提交到了世界氣象組織,希望獲得權威組織的認可,并使用他們起好的名字。
而又經(jīng)過長達9年的努力后,世界氣象組織正式承認了他們提出的Asperatus,將它收錄在2017年“3.23世界氣象日”剛剛發(fā)布的最新一版《國際云圖》當中在線發(fā)表。更令他們驚喜的是,世界氣象組織選擇在“3.23世界氣象日”發(fā)表這一新成果,還將本屆世界氣象日的年度主題就定為“觀云識天”,以表彰和鼓勵愛好者們繼續(xù)為博物學發(fā)展做出貢獻。
2017版《國際云圖》以在線方式發(fā)表,該版本提供了一個按關鍵詞的圖庫檢索系統(tǒng),網(wǎng)址https://www.wmocloudatlas.org/search-image-gallery.html
其實我們在動畫片里很可能已經(jīng)見過了糙面云的模樣,比如《哪吒鬧海》里就出現(xiàn)了非常典型的糙面云形態(tài):
國產(chǎn)動畫片《哪吒鬧?!分忻糠陳糊堊鞴謺r出現(xiàn)的云,這簡直“太糙面云了!”
現(xiàn)實中國內(nèi)的照片記錄也有,我本人就曾拍攝到:
2013年10月14日于北京記錄到的國內(nèi)首次特征較為明顯的糙面云。圖片來源:計云
過去糙面云沒有特別明確的定義,尤其是 “不那么極端的糙面云”和“極端一點的波狀云”容易混淆。下圖的云,就是波狀層積云:
波狀層積云。雖然云底也很“粗糙”,但記住一點即可區(qū)別波狀云與糙面云——波狀云有規(guī)則,糙面云無規(guī)則、混沌、混亂。圖片來源:計云
而這一張,則是有一定特征但不太典型的糙面云:
雖然沒有巨大的波褶,但粗糙的云底已顯露出褶皺的傾向——毫無規(guī)則,混亂不堪。妥妥的是糙面云。你可以稱它為“非典型糙面云”。攝于內(nèi)蒙古加格達奇。圖片來源:計云
在正式的科研成果發(fā)表之前,糙面云并無公開、公認的鑒別特征描述。根據(jù)照片,我歸納出了兩條猜想標準,也就是上文所說的云底具顆粒狀團塊、極端粗糙;波狀結構極度扭曲成巨大、不規(guī)則的褶皺。近期糙面云的官方鑒別描述終于放出,竟與我的猜想不謀而合(Asperitas is more chaotic with less horizontal organisation than undulatus and characterised by waves in the cloud base which resemble a roughened sea surface viewed from below),因此這兩個描述也就可以“轉正”并繼續(xù)使用下去了。
畫面左側云底平坦,略有波狀結構,至多算作波狀層積云,甚至只是蔽光成層狀層積云。但右側的云底陡然出現(xiàn)混亂的波褶和粗糙的團塊,可見糙面云作為一種不穩(wěn)定的大氣變化過程,有時可以只出現(xiàn)在云層局部,并作為不甚明顯的附屬特征存在。記錄于云南六庫。圖片來源:計云
www.www.tiancaicable.com 主要產(chǎn)品有120針、128針、160針、192針、240針, 256針、320針、384針,480針,640針電腦提花織帶機、寬窄帶織帶機;1/600、1/500、1/400、1/380,2/300、2/250、2/200、2/165、2/110、2/80, 4/80、4/65、4/55、6/45、6/55、8/30、10/25、12/15高速織帶機;12/18超高速拉鏈機;氣動拉紗機、拉筋機、燙帶機、橫裝機、高速繩帶編織機系列、鉤邊機系列,各種織帶機輔助設備如: 卷帶機, 卷轆機, 雙頭搖擺機, 分帶機, 高速全自動打紗機… 織帶廠整套設備及技術輸出。
誠邀全國經(jīng)銷商,對于新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可安排織帶調(diào)機師傅指導培訓,對機械性能、維護方面、織帶穿紗、調(diào)帶等各方面。也可利用公司現(xiàn)有資源,為客戶聘請經(jīng)驗豐富織帶廠師傅,解決新客戶后顧之憂。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網(wǎng)站本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若有侵權行為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做刪除處理。